中法联合声明共达成51项共识,其中包含———
中法两国重申愿在相互尊重彼此主权与领土完整和重大利益基础上,推动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
【资料图】
双方支持一切在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基础上恢复乌克兰和平的努力
中法两国承诺为企业提供公平和非歧视的竞争条件,特别是在化妆品、农业和农食产品、空中交通管理、金融(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人)、卫生健康(医疗物资、疫苗)以及能源、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中法两国对达成中方航空公司采购16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表示欢迎
中法两国在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框架下,开展民用核能务实合作
马克龙访华为动荡的世界增加稳定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法国研究室主任 慕阳子
2023年4月5-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陪同下,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马克龙2017年首任总统以来第三次访华,也是他开启第二任期以来首次访华。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复杂深刻变化,马克龙此访为深化中法、中欧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并为动荡的国际局势增加了稳定性与可预见性。
一、中法关系根基深厚
法国有重视对华关系的传统。继1964年率先与中国建交以来,法国也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几十年来,中法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保持了良好互动与合作。
双边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战略色彩浓。二战后,法国以“力量平衡者”形象独立于世,戴高乐总统冲破冷战格局,率先承认新中国。冷战结束后,法国敏锐地看到美国一超独霸的野心,着力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看好中国前景地位,看重两国相近的国际秩序理念。马克龙亦承认,中国将“塑造一代人的生活”,是法国和欧洲“绕不开的大国”。
第二,经贸合作潜力大。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在政治引领下,法国积极推动企业进军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大项目、高技术、名品牌为特征的合作格局。目前中法合作在民用核能、航空航天、高端消费品、医药等领域表现抢眼。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中法贸易额达850亿美元,虽然不及中德贸易额(2350亿美元),但同比增长(27%)已超过德国(22%),势头强烈。经贸在双边关系中的压舱石作用不断加强。
第三,人文交流基础好。中国是法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当前中国在法的留学生约为4.4万人。新冠疫情之前,中国一直是法国在亚洲的最大旅游目的国,法国也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欧盟国家。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游首站赴法73.56万人次,法国公民访华49.1万人次。2022年,中法举行多场文化活动,如“经典之声”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庆典音乐会、中法非三方高级教育论坛、中欧非绿色能源发展论坛等。
二、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马克龙2017年首任总统以来,对华政策总体开放务实,中法合作发展较为稳定。但近年来,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中法关系也面临诸多新挑战。
其一,来自美国的干扰增大。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以来,美国加紧拉欧制华,妄图建立“西方反华同盟”。法国在安全、能源、经贸等核心议题上受制于美,尤其对美安全依赖上升,独立自主追求受挫。
其二,俄乌冲突增添“堵点”。危机爆发以来,欧洲成为俄乌之外受损最大的一方。法国希望中国能够尽量支持法国和欧盟的对俄态度,对中国的立场不能完全正确理解,甚至忧心中俄因战争而进一步靠近,“损害欧洲安全与利益”。
其三,内部涉华舆论日益嘈杂。随着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法国及欧盟内的涉华舆论逐渐被强硬派裹挟,个别政客试图以挑战中国主权底线来谋取私利,造成中法、中欧在部分议题上摩擦风险增加。
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法国亦决心在2030年之前成为国际舞台的“平衡大国”及“欧洲战略自主的引擎”,中法两国深化合作的机遇远大于挑战。马克龙此次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包括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保持双边关系稳定,全面重启人文交流,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等,并见证多项双边经贸合作的签署,为中法、中欧合作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中法要继续支持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携手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此点共识无疑是对当前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上升,“小院高墙”“脱钩断链”逆流的最好回应。中法两国通过此访进一步增信释疑、加强战略互信,必将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走向深入,为其赋予更多时代内涵,打造互尊互惠、共商共治的大国关系典范,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推动实现中法、中欧的共同繁荣。
【栏目专家简介】
慕阳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法国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法国与欧洲问题研究。
【环球论坛栏目简介】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
《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