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报纸见证一份“纸短情长”的浪漫。 田芳昕作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特此敬告亲友,亦作留念。”近期,结婚登报在90后、00后新人里刮起一股热潮,不少新婚夫妇通过在报纸上刊登结婚启事宣布喜讯。虽只是短短几行字,却让人体味到“纸短情长”的浪漫与郑重。在刚刚过去的七夕节,不少媒体还为有情人送上了免费登报祝福的机会。
“纸质的浪漫”
(资料图片)
越来越受年轻人青睐
“朋友圈可以删除,但是报纸不会销毁,可以长期保存,长辈们看了也高兴。”“等到我们的双鬓变得斑白,翻起登载着我们结婚启事的报纸时,也能忆起往昔的幸福。”“结婚登报不仅是定格当下的浪漫,更是激励自己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要像长辈那样用心经营婚姻……”
正由于报纸的长久性是社交媒体所无法替代的,这种“纸质的浪漫”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以铅字铸就承诺,以报纸传递喜讯。
“人生中第一次上报纸。”“老公再也不敢故意忘记结婚纪念日了。”“结婚的仪式感,让报纸来填满。”一些结婚登报后的新人打趣着说。
记者梳理近期结婚启事的文案后发现,除了“敬告亲友,亦作留念”类中规中矩的传统文案外,个性鲜明的“广而告之”也不在少数。有人走民国浪漫风,“愿赤绳系定,白头永偕”“愿从此笙磬同音,琴耽瑟好”;有人走诗经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静女其姝,楚楚谡谡……喜良缘缔结,盟白首之约”;有人发出喜庆的邀约,“诸位,吾婚,搂席,饮酒,速来”,以个性化的表达完美诠释着爱的郑重与浪漫。
以纸为媒,为爱作证。这种仪式感满满的庆祝方式,赢得不少网友的点赞。“本来很少关注纸媒,现在突然觉得纸媒才是最有仪式感的。”“这份‘复古的浪漫’具有纪念意义、庄重感、收藏价值、仪式感,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浪漫。”有网友这样表示。
流程便捷、价格友好
结婚登报迅速流行
“其实‘婚书’古已有之,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男女订婚后,在竹简上记载婚书,男女各持一半,这是早期的婚姻证明。结婚登报在民国时期颇为盛行,很多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社会名望的人家会在报纸上刊登订婚、结婚等启事,这也与当时社会动荡多变、婚姻登记不完备有关。如今的结婚登报与传统的结婚登报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纸短情长、可资见证、广而告之,但又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巾表示。
结婚登报在现阶段迅速“走红”,也与其便捷的流程和友好的价格密不可分。记者注意到,全国多家报纸近期都增开了结婚登报的业务。根据版面大小、字数多少不同,一则结婚启事的费用由几十元至数千元不等。目前,有新人甚至提前预约了明年的报纸版面。
“决定结婚登报之后我就找了一家本地报社咨询,本来还以为会很麻烦,没想到很方便,只需要提供双方结婚证和相关身份证明,通过审核之后把登报内容发给报社工作人员就可以了。”刚刚办理过结婚登报手续的刘芳说。
除了去报社刊登启事外,互联网的发展也给新人们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办理方式。如今,支付宝和微信小程序都提供登报服务,用户选择好报纸,提供登报启事内容及相关证明并线上付款后,就能完成整套流程,坐等报纸快递上门。
这一份“纸质的浪漫”还带动了金婚、升学等一系列登报启事的“走红”。
创新表达
供需双方共同受益
在李巾看来,新时代青年的结婚登报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家族群信息发布之外,通过纸质传媒昭告婚姻建立的一种创新表达形式。首先,结婚登报的群体多是90后、00后,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婚姻观,崇尚个性,追求浪漫、新颖的仪式感,通过报纸官宣对婚姻关系作出庄重的声明与承诺;其次,结婚登报将现代的电子登记、预约与传统的纸质媒体的呈现方式相结合,在信息碎片化、电子版图文信息快速更迭的时代,实现白纸黑字长久留存的实物纪念意义;再次,登报的结婚启事客观上也是公开、透明展示婚姻关系成立的凭证,在向社会、亲朋好友分享喜悦的同时,也宣告登报者肩负着努力经营婚姻,积极建设和谐幸福家庭的责任。
结婚登报对用户而言,是一种“复古的浪漫”。对于纸媒而言,则是一种报社与读者互动的创新形式。有媒体从业人员表示,作为以服务读者为宗旨的报纸,开设这样的服务,主要是为年轻市民的美好生活添加更多浪漫色彩,让“官宣”结婚这件事变得更加有意义。结婚登报开启了个人对纸媒的一种定制化需求,既能满足用户的消费心理,也为报纸带来新的流量空间,为报社经营带来新的思路,供需双方都能从中获益。(记者 杨小玲 实习生 陈栗盈)